仿真恐龍模型存在的意義是什么,自1822年英國鄉村醫生首次發現恐龍化石以來,人們對恐龍研究已有100多年歷史了。其間,考古學家們對恐龍的研究熱情從未有過些許減低。尤其是在近30年中,恐龍更是成為了學者們競相討論的焦點。 仿真恐龍模型也應運而生,成為科普的另一種展現方式。
關于恐龍的存在,研究內容很多。不僅是形態構造和生理特征,還有生活習性和生活方式,地史分布和地理分布,起源和演化及絕滅原因要研究。另外它們的生活環境和化石埋藏環境也值得研究。
此外,還要對恐龍進行屬、種分類和系統分類,弄清楚它們在動物分類中的位置等等方面也需要研究。盡管各路學者使出渾身解數進行探索,且有新技術幫助,然而問題是越研究越多,原來的問題還沒搞清楚,新的問題又產生了。甚至連“恐龍是冷血的爬行動物”這一原本大家都認可的觀點,現在也遭到了質疑,引來更多的研究者。
其實仿真恐龍模型只是一種古生物復原技術,科學家研究古生物通常有兩大目的:一是為生物學服務,一是為地質學服務。從生物學角度看,研究古生物可以使人們了解生物進化的歷程,從而更深入地了解地球歷史的真面目。
從地質學的角度看,恐龍模型可以幫助人們正確地劃分地層,進行地層對比和確定地層時代,為找礦提供重要線索。同時,古生物還是地質學家研究古地理和古氣候的重要依據。 然而,研究恐龍,尤其是對恐龍絕滅原因的研究,應該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從恐龍的覆滅中找出我們人類和人類社會實現持續發展需要借鑒的東西。
研究古生物本是少數古生物學家的事,但仿真恐龍模型是個例外。由于恐龍的神奇和巨大魅力,不僅僅是古生物學家,藝術家及工程技術專家也成了恐龍愛好者。參與的學者尤其多,各行各業,非常熱鬧。仿真恐龍模型無疑成為了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載體,發揮著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馳龍藝術 版權所有:http://www.x0825.com/轉載請注明出處